• <rt id="a0c60"></rt>
  • <button id="a0c60"></button><rt id="a0c60"><acronym id="a0c60"></acronym></rt>
    <abbr id="a0c60"><source id="a0c60"></source></abbr><button id="a0c60"><input id="a0c60"></input></button>
  • <code id="a0c60"></code>
    <code id="a0c60"></code>
     
    中國網首頁 欄目首頁 名醫訪談 對話院長 學術講壇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大力推進健康生活方式運動


    8月30日上午,2024年中國心臟大會(CHC)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開幕,今年大會的主題是“健康心臟,健康中國:健康優先,高質量發展”。

    大會主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院士在報告中指出,生活方式干預,是推進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一、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是現代醫學發展模式和疾病譜變化的必然選擇

    胡院士指出,過去30年我國衛生健康工作成就舉世矚目,醫療可及性和質量指數進步幅度位列中等收入國家首位。1990~2016年,國人期望壽命由67.0歲增至76.4歲,健康期望壽命由59.8歲增至67.9歲,且呈顯著上升趨勢。

    但我們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心血管病發病率、死亡率依然在上升,疾病負擔不容樂觀。目前全國心血管病患者3.3億,每年約458萬人死于心血管病,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致死率的“拐點”尚未到來,心血管病患者住院人數和住院費用仍在快速持續增加。

    此外,人口老齡化加劇和危險因素流行,將進一步促使我國的心血管病負擔持續加重。如果考慮血壓、總膽固醇、糖尿病、總膽固醇上升等因素,我國心血管病事件數將額外增加23%;2010~2030年心血管病事件數增加約2 130萬,死亡增加約770萬。

    胡院士表示,我國醫療面臨“資源絕對不足+相對浪費+未來負擔重”的三重困境。比如,治療不規范,可導致醫療資源利用不足和浪費的現象同時存在。社會老齡化加劇。這些都是目前我國在推行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過程中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二、生活方式干預,是推進健康優先發展戰略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

    胡院士指出,目前我國居民不良生活方式流行。過去30年我國吸煙所致死亡顯著增加;80%的中國居民每日攝入鹽多于12.5 g;過去20年,男女居民身體活動水平分別下降44%和36%;我國人群肥胖率逐年增加;血脂異常發病率逐年增加,但知曉率僅30%,控制率不足10%。

    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脅全球和我國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原因。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在慢病致病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我國人口基數大,行為和疾病危險因素暴露普遍,目前高血壓患者2.45億,血脂異常患者2億,超重或肥胖人群2.4億,吸煙人群3億,糖尿病患者9千萬。

    胡院士強調,人群層面的生活方式改善獲益優于治療,生活方式醫學可為疾病防治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每天多走500步,后續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降低11%;如采取合適的生活方式醫學措施,多達40%~60%的癌癥可以預防,糖尿病絕對風險降低20%。

    國內外多個指南指出,生活方式醫學是疾病防治的核心和基石。比如,歐洲心臟病學會心血管病指南強調,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方法是在一生中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心血管代謝疾病指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預防和管理心血管代謝疾病的基石。胡院士表示,生活方式醫學是現代醫學模式“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全生命周期關愛的良好體現。生活方式醫學有六個支柱,包括健康飲食、規律身體活動、戒煙限酒、壓力管理、睡眠管理、社會支持。

    三、生活方式醫學是“治未病”

    胡院士指出,生活方式醫學在西方發達國家已經興起20多年了,我國過去以疾病治療為中心,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相對不足。但是,生活方式醫學與中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健康長壽”的精髓要義一脈相承。

    《黃帝內經》中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與我們倡導的現代醫學模式和生活方式概念是一致的。

    我國開展生活方式醫學有著良好的基礎。據統計,目前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有健康管理(體檢)機構7570家,其中民營機構共1313家,占比17%。

    四、生活方式醫學發展面臨“四大問題”

    胡院士指出,目前我國生活方式醫學面臨的問題包括:首先,機制研究及循證研究有待強化,需要尋找科學原理、干預靶點,制定和規范指南、研發新技術和新產品,為個體化的飲食處方、運動處方等提供科學依據。其次,收費難,醫保支付難納入,商業保險缺乏相關險種。

    另外,專業人才不足。從事生活方式醫學的人員基本上都是過去的體檢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的人員,由健康生活方式轉變到健康生活方式醫學還有很大的距離。生活方式醫學需要多學科復合型人才,即醫學、營養、運動、心理、睡眠、中醫學科交叉融合的人才。

    最后,缺乏有效的推廣及普及措施,基層實踐能力弱。生活方式醫學一個向全民推廣,向基層推廣,使人人都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守門人。簡言之,提升基層生活方式醫學實踐的能力也是我國面臨的重大問題。

    五、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動倡議

    首先,大力推進“全國健康生活方式”運動。

    建議政府牽頭、多部門合作,社會各界、全民參與,在全社會行成“風尚”、“文化”;基于“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成功經驗,在國家層面制定實施規劃方案,協調各部門制定制度。

    其次,推動公立醫院設立生活方式醫學科,傳遞“預防為主,健康生活”的理念,為全國健康生活方式運動提供支持。

    建議有條件的公立醫院設立生活方式醫學科,逐步形成公立醫院主導、社會民辦機構共同參與的我國健康生活方式醫學體系,確立公立醫院在“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中,在技術研究、模式探索、人才培養的主導地位。

    臨床醫生應具備開具“生活方式處方”的能力,開處生活方式應成為所有公立醫院每一個醫護人員必備的知識和能力。

    首先,評估生活方式“生命體征”,能夠對評估吸煙、飲酒、飲食、身體活動、體重指數、壓力水平、睡眠和情緒健康等問題。能夠制定生活方式處方,能夠有循證依據、可實現的生活方式處方,幫助患者管理和維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積累生活方式醫學的循證依據是公立醫院生活方式醫學中心的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我們要基于中國人群的數據,獲取科學、客觀的證據,制定國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方案和指南,打造生活方式醫學研究的中國方案。

    現代通信技術和人工智能發展為現代生活方式醫學的發展帶來了無限寬闊的想象力。借助數據采集和傳輸,可將生活方式醫學中的成熟技術或新技術從公立醫院延伸到院外,再延伸到基層,再延伸到每個家庭,從而全面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能力。 

    第三,開設生活方式醫學專業,發展學科,培養人才,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層人才的轉型提供基礎性支撐。

    建議全國所有的醫學院、醫學專科院校開設生活方式醫學專業。在現代醫學中,生活方式醫學是相對有自然發展規律和專業特色的一門獨立學科,具有系統性,是跨學科的新興醫學學科,需要針對我國國情、民情展開更多的系統性研究。在醫學院校里設置這樣一個專業,培養更多的人才,展開系統的研究,無疑會為專業人才的培養、基層人才的轉型提供堅實的支撐。

    第四,協同社會力量,促進生活方式醫學產業發展。

    今年上半年,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和發改委社發司社會研究所共同研究、撰寫發布了具有中國生活方式醫學里程碑意義的產業報告。當前我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和調整,無論是推進生活方式醫學的全民普及和健康優先發展戰略,還是推動解決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生活方式醫學產業都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和領域。國家正在做大健康產業這塊“大蛋糕”,預計到2025年全國健康產業及相關支撐產業的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胡院士表示,在生活方式醫學產業發展這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例如,生活方式醫學基地建設,生活方式醫學+大模型,人工智能體檢,主動干預健康管理體系,可穿戴設備研究,功能性居家康復研究,生活方式數據平臺,功能性食品開發,等等。驅動生活方式醫學產業發展的因素包括政府意愿、市場需求、支撐條件。

    第五,召開“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大會。

    胡院士指出,以前我們有愛國衛生運動大會,現在要呼吁和倡導召開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大會。

    召開中國健康生活方式運動大會的目的是:促進學科發展,促進產學研合作;表彰每年在健康生活方式中先進的個人、醫院、家庭、社區、工會等,弘揚健康生活方式的優秀案例,加以傳播;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連續四年召開全國生活方式醫學大會,搭建起專業與行業、學術與轉化、問題與解決方案的交流與合作平臺,探索適合中國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醫學。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