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t id="a0c60"></rt>
  • <button id="a0c60"></button><rt id="a0c60"><acronym id="a0c60"></acronym></rt>
    <abbr id="a0c60"><source id="a0c60"></source></abbr><button id="a0c60"><input id="a0c60"></input></button>
  • <code id="a0c60"></code>
    <code id="a0c60"></code>
     
    中國網首頁 欄目首頁 名醫訪談 對話院長 學術講壇

    上海長海醫院陸清聲:愛因斯坦死于主動脈瘤

    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從心臟出發,到胸部,然后沿脊柱到了腹部。主動脈瘤是主動脈局部發生病變以后,這個地方強度會變弱、彈性會下降,它就局部擴張起來形成一個像球一樣的東西,就叫做主動脈瘤。如果主動脈瘤長在胸部就叫胸主動脈瘤,長在腹部就是腹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在人體中并不是一種少見的疾病,在65歲以上的人群中,它的發病率可以達到3%。主動脈瘤最大的危害就是破裂出血,一旦破裂,生命岌岌可危,人們把它形容為埋在人體的一個炸彈,一旦爆炸就要人命。發生破裂的時候會出現劇烈的腹痛和胸痛,愛因斯坦當時就是發生了腹主動脈瘤破裂而死亡的。

    主動脈瘤在沒有破裂的時候往往沒有癥狀,通過CT檢查才能發現。但這些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壓、高血脂和心臟疾病等,動脈粥樣硬化、主動脈瓣病變、遺傳性疾病如馬凡氏綜合征等都可能誘發主動脈瘤。

    對于主動脈瘤的治療手段,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控制血壓和改善患者心血管狀況,以延緩主動脈瘤的生長速度、降低并發癥。此外,根據患者病情,還可以進行血管內支架植入修補術,這種手術方式效果顯著,可以徹底治愈主動脈瘤。

    主動脈瘤是腫瘤嗎?

    主動脈瘤患者有哪些早期癥狀?

    主動脈瘤如何預防?

    主動脈瘤治愈后還會復發嗎?

    欲知答案,敬請關注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 

    2024年9月5日(周四)15:00-16:00,中國網《中國名醫》直播節目將邀請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陸清聲作客直播間,和網友朋友們交流互動,回答關于防治主動脈瘤的相關問題。歡迎大家屆時觀看!

    名醫簡介

    陸清聲 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上海長海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黨支部書記,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國際血管聯盟青年委員會主席,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部血管轉化醫學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血管學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委員、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血管外科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上海市醫師協會血管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國際腔內血管專家協會委員,美國血管外科協會國際委員,《中國外科年鑒血管外科專業》主編,《介入放射雜志(英文)》副主編,《中國血管外科雜志》常務編委,《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雜志》編委,JEVTM國際編委。美國克利夫蘭醫院訪問學者。

    榮譽成果:從事臨床一線工作20余年,以血管外科為專業,以主動脈疾病的診治、VTE防治、血管腔內介入機器人研發應用為專業方向。提出“空間反轉法”體外預開窗腔內治療主動脈弓疾病,提出“Oversize 0-5%”移植物選擇標準腔內治療主動脈夾層,提出“瘤腔蛋白膠填充”方法腔內治療腹主動脈瘤,發明“Castor分支支架”,發明“血管腔內介入手術機器人”,提出“血管疾病診治精準微創腔內時代”理念,創辦“新血管大會”。

    以第一申請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創新重大項目1項,負責實施國家“863”“十一五”專題項目1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50余篇,總影響因子195.5,包括第一作者發表于JACC及Circulation雜志。發表中文論著268篇,主編專著10部,參編專著16部。獲國家發明專利25項。

    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上海市浦江人才,獲個人三等功1次,集體二等功1次,獲首屆國之名醫“優秀風范獎”,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中華外科青年學者獎,吳孟超醫學青年基金獎,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全軍醫療成果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上海市優秀發明二等獎,上海市醫學會醫學科技二等獎等。

    擅長領域:復雜主動脈瘤及主動脈夾層的微創腔內治療,開展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肢動脈、頸動脈疾病及其它復雜性血管疾病的診治等。

     

    版權所有 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liuyy@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0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